「这十年」孙建亚|在设计中寻找自然
- 发布时间:2024-10-2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MEFine子栏目《这十年》迎来了第三位人物,孙建亚。
我们来到了坐落在上海西郊的孙老师新居,拨开满眼青绿,在整幢府邸的各处细节中触碰到了设计师本人对“家”的心血与淋漓精致的个人风格。
「这十年」孙建亚|在设计中寻找自然
【概要描述】MEFine子栏目《这十年》迎来了第三位人物,孙建亚。
我们来到了坐落在上海西郊的孙老师新居,拨开满眼青绿,在整幢府邸的各处细节中触碰到了设计师本人对“家”的心血与淋漓精致的个人风格。
- 分类:News资讯
- 作者:MEFine觅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23 15:04
- 访问量:
来自台湾,于1993年从事室内设计,2001年来到上海 ,2009年创办了亚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推崇现代简约、典雅舒适的设计风格,并善于对建筑、景观、室内做整体的融合,力求还原空间最本真的形态。
鸣谢:雅致 LLADRÓ 爱比丝 Abyss&Habidecor
特别鸣谢:珉诚智能 赞助拍摄
一棵树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种植物,你会选哪一种?
“枫树,鸡爪槭。”
这是设计师孙建亚的回答。
“鸡爪槭的一生当中不会像很多植物会开花,它永远是很安静的在边上,很漂亮但不会出跳、不会争先恐慌。
你永远会注意到它内在姿态的优雅。”
孙建亚 家中一景
春是新绿,夏又荫浓、秋便绚丽,冬则静谧
——这是枫树。
庭院
MEFine子栏目《这十年》迎来了第三位人物,孙建亚。
我们来到了坐落在上海西郊的孙老师新居,拨开满眼青绿,在整幢府邸的各处细节中触碰到了设计师本人对“家”的心血与淋漓精致的个人风格。
《这十年》栏目试图在时光流转中捕捉到那些情绪、变迁或闪光点的涌现。那孙建亚的“这十年”呢?或许就如一颗树的扎根与季节轮回,随之生长的正是他人生轨迹与设计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风光入室
与自然共生
这个家在孙建亚的心中生根发芽,历时七年才落成。这期间有一半时间他都花在了栽树上——用三年半将房子对岸的荒地变成了一片宛若天然的森林。我们在采访中问过孙老师最喜欢家中的哪一幅“景”,他的回答便是这片“野蛮生长”的森林。
他希望这片树林不仅是郁郁葱葱的装点,更是与家共生的自然之灵。
庭院
孙建亚的设计哲学一以贯之,自然是这栋房子的主宰。别墅中几乎每一处都与庭院、植被有机连接。
一楼的宽阔客厅设计开放,巨大的落地窗将外部景色如画般引入室内。窗外那片经过悉心栽种的庭院不同于之前提到的那片野蛮生长的对岸森林,庭院意味着只有不断的修剪与维护才能在四季变化中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如一幅永不凋谢的自然图景。
一楼休息区无遮挡的落地窗,让庭院光景一览无遗。
室内装饰以质朴天然为基调,简洁却富有深意。客厅的下沉式设计让整个空间显得通透明亮,视线自然延展至户外的青绿世界。
黄色休闲椅是来自瑞典的Lamino,拥有流畅的的曲线框架
落地窗上的智能卷帘来自Lutron
在这一空间中,LUTRON(路创)以其优秀的电动卷帘产品提升了居住体验。一骑绝尘的静音特性及独有的齐平升降技术,让次次起落都显得优雅且从容。
走出客厅,便是与室内无缝衔接的露天庭院。雨披下的休息区为所居之人提供了庇护。想象坐在扶椅之上,感受凉风拂面、树叶沙沙作响。
雨披的设计为露天庭院提供了安坐喝茶等生活场景的“安全感”
从台北到上海,孙建亚的旅程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迁徙,亦是他对设计与自然融合的探索。空间不应是人与自然的隔阂,而应是二者的桥梁。
从一楼客厅望出去,则是庭院的另一幅景观
客厅中的使用的音响系统是来自意大利的K-ARRAY
落地灯出自Occhio,德国奢侈灯具品牌
傍晚时分,远处是Tacchini的GUNTA落地灯
整座新居中使用了Savant的智能中控和Lutron灯控系统
孙老师的新家中还使用了SAVANT(赛万特)中控+LUTRON(路创)灯光控制系统,光与设计的完美融合,易用,高级且出类拔萃。正如珉诚智能创始人吴千一所言,
简约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的设计,还有我们对生活方式的简化。
黑色定制餐桌边的马鞍皮餐椅是来自意大利Flexform
从天顶悬挂而下的360度旋转壁炉则出自法国Focus
十年一梦
之间的变与不变
孙建亚的这十年,是技艺的积淀,也是生活的自我修炼。
他坦言自己这些年月中最大的变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日趋成熟,懂得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如何让工作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成为生活中愉悦的一部分。
“压力总会因为获得成果后的正面肯定,而慢慢转化为成就感。”他如是说。这种成就感驱动他舍弃那些看似重要却无法带来心灵满足的项目,而专注于少而精的工作模式。
在台湾的早年岁月中,他面对的是一个较为有限的设计市场,当他来到大陆后,广阔的人群基础让他意识到,真正喜爱他设计的人绝非少数。
“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当我们相遇时,他们都会给出肯定。”
这种来自“观众”的无声认可,使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节奏,不是为了迎合甲方的期望,而是让那些真正欣赏其设计的人主动前来寻求合作。这样的状态,正是他在这十年中一步步磨砺而来的。
一楼玄关
边柜出自意大利先锋设计家具Cassina,
右侧中古味十足的台灯则来自Martinelli Luce
这种从容的心态不仅反映在他的设计哲学中,也体现在他精心打造的生活空间内。
茂密植被保护了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柚木软包户外椅来自意大利Varaschin
处于别墅二楼的主卧,位于最隐秘的区域,窗外景观无与伦比,孙建亚通过经年栽种,让窗外的树木渐渐形成天然的屏障,保障了私密性。
与主卧相邻的主卫中,用日本桧木打造了一个泡池,
内壁是台湾花莲绿石材
卫浴产品皆出自丹麦顶奢品牌Vola,如墙上的电热毛巾架
与主卧毗邻的泡池区,则是他为自己与自然共处的专属角落。透过落地窗,居住的人可以静静欣赏自然下的四季轮转……
十年一瞬,在孙建亚的家中,每一个空间都承载着他对生活与和设计的思考,那些从不变的起心动念中流淌出的,是他与自然的共生,对生活的理解。
此心安处
极致自我表达
三楼起居室专门用来陈列多年来收藏的中古家具和艺术品
孙建亚在谈及家中丰富的收藏时,他说道:“我喜欢收集老的家具,欧洲的、日本的、中国的、东南亚的都有,都是老的。虽然风格各异,但当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它们之间反而能出现一种自然的协调感。”
景深处的中古柚木屏风搭配Tacchini的绿色沙发和茶几
呈现一种新与旧的和谐感
起初他也曾担心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家具会否与现代化的设计不搭,但最终,正是它们之间的对比与平衡,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高级美感。这种美感并不在于物品本身的古旧,而在于它们在经受了时间冲洗后所展现出的美学特点与彼此映衬下的再生和谐。
孙建亚并没有刻意去搜罗这些家具,而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生活和旅行的积累,一件件偶遇并收藏了下来。“最后把它们一起摆放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是如此适合彼此。”
三楼 家庭影院
这座别墅的三楼,除了一处摆放收藏家具的斜顶空间外,还有一隅书房与专业级别的健身房与家庭影院。窗边的古董座椅,书架上的手工陶器…… 每件藏品都透露出屋主内心的丰盈。
家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内心世界的延伸,是个人生活方式与设计理念的极致表达。
孙建亚将艺术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家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温度和故事。这座房子仿佛是屋主的人生缩影——在变迁中持续保有对艺术、自然与生活的坚持。
下沉式休息区和烧烤吧台满足了屋主在户外
实现生活场景的目的,庭院不止是景观。
春华秋实
生长在时间里的家
一楼茶室,由胡桃木、老柚木和榻榻米打造而成
设计如树,静默生长。
孙建亚的家,如枫树般扎根于自然,十年的沉淀与变化。
在变与不变中达成自我和谐,映照出他对设计与生活的探索与坚持。
MEFine专访 孙建亚
您觉得人和所居之处的关系是什么?人和空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活。一定是生活。这个空间是如何为人所使用,或是空间一定是围绕着人生活的方法而创造产生的。所以空间跟人的关系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您有理想中居住的城市吗?
风景绝美,人烟相对比较少的大自然,但它一定要与城市毗邻,在一个小时以内我就可以到达繁华的城市。比如说我觉得杭州是很好的。那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朋友的,这个城市要有我的朋友和很好的兄弟姐妹。
所以这么比较下来,我可能会选择杭州、云南,很多地方我都觉得不错。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现在交通方便,我们可以快速的到达其他城市去避暑避冬。那真正要选择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回到台湾,比如说宜兰、花莲这种地方。或者台北的郊区,宜兰海边的山脉,绝美风景台湾有很多,大陆也有很多。
所以您觉得这十年岁月变迁,您最大的改变的什么?您从来没有变的又是什么呢?
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在生活、工作上都日趋成熟,并且有一些目标也达成了我在年轻的时候的一些想法。比如说我喜欢做设计,初期的时候设计是更迁就着甲方的想法。我一直想有一天能像艺术家一样做设计,做自己喜欢的设计,自己认为对的设计。但是设计还是服务于人的,不像艺术家画画,人家不喜欢就自己欣赏。但比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是为了符合使用者的需求,然后再创造我们认为合适的审美和赋予它的一些功能。那很多时候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能够到达一定的状态,能够反过来去指导甲方,或是甲方需要我们给他的意见——这是我喜欢的一个状态,不要去揣摩甲方喜欢什么,而甲方看到我们设计他很喜欢,主动找上我们。
这种状态我觉得在这十年中慢慢达到了,跟年轻的时候状态是不一样。也是跟我年轻的时候想要走的路一步一步靠近了,甚至有一点超越。年轻时候一直在台湾,也就2300万人。来到大陆,有大量的人群基础,就发现有庞大的热爱我们设计的人在。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是遇见的时候他们都会给予正面的肯定,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到的一种成就感吧。
那没有变的是什么呢?
是我的对设计的热爱吧。
我年轻的时候刻意思考过,如果我的工作能够让我愉快,融入我的生活当中,那应该算是幸福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糊口、为了三餐、房贷,或者是为了家庭而去做不太开心的工作。
没有变的就是我一直想方设法让工作在我生活中是一个愉快的状态,所以就不能有非常大的压力,或是说这种压力会慢慢成为愉悦,变为成就感。这种压力因为成果下的正面肯定慢慢地成为愉快的动力。
做设计有很多人不愉快,每天加班痛苦的要死。他们就是一个个工具,或是他们还没有进入享受的状态。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埋头在制图桌上每天画,然后睡在制图桌的脚下。它是一种痛苦,我希望我能够转变,变成一种成就感或被肯定。然后我们的作品上了杂志封面,就会有设计师或是我们的甲方看到作品说:哇,你设计得很棒,我想来找你。那就会从工作疲劳的状态转变为被肯定,变成一种愉快甚至一种成就感。
这份初心一直没有变,我不想让公司有太多的项目,造成我有很多的人员管理上的精神损耗。我公司大概就 20个人 出头。
可能我们做了梦想改造家,就有大量的C端的老百姓来找到我们,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是什么风格,费用怎么样。那时候我可能一天12个小时都在回答他们的咨询,就像医生要排队看病一样。
我也可能去成立一个家装公司,或者出去演讲,变得火起来,但那不是我的状态,所以我一直控制公司一年就大约8个项目,没那么多甲方天天盯着我,我也可以专注在几个重要的项目上。
您家里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家具和艺术品,并通过自然光和植物营造出鲜活的空间氛围。请问这些元素在您的生活和设计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首先是喜爱。有些东西我收了很久了,收了一二十年,我在台湾也收了一批,只是搬不过来。然后租给别人,我的古董就放在我租给别人的房子里面。这里的藏品我收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我会有这样的房子,或是打造出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绿意盎然是依存在我心里面和梦想上的东西。
这些古董家具是我一直的热爱,搜集了很多,也没地方放,就在办公室里面,堆得满满的,仓库里面放,也没有拿出来,他们相互纠缠在一起,人家去我办公室说我办公室想买手店。买的时候是想在我的项目上可以摆一下,可有时候去拍照摆完就又把它拿回来,舍不得;舍得的就给甲方了,或是有时候我们就把它陈列在样板房。留下来的就是舍不得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孤品,越摆越多。
我喜欢老的家具,喜欢各种风格的,有欧洲的、北欧的,有日本的,有中国的,有东南亚的,都是老的。他们混在一起的时候,数量够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协调的感觉。
有时候会担心这些老东西跟很现代的东西放在一起不匹配,但是它相互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协调之后,你就发现它们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且有一种高级感,这高级感来自于每一件你收的东西,他们的价值,那个艺术的感觉,它虽然是老,但是它有足够的特点,然后他们之间相互摆在一起,相互能够去衬托,能够有一些不同的呈现方法,所以摆到最后你就觉得他们是适合的。
关于《这十年》
MEFine觅范下属栏目《这十年》,邀请设计、艺术领域内嘉宾不断展开对谈,以这一刻为时间基点,回顾过去,探索现在,并怀有对未来的期待。我们从局部观察中看到整体,从微观中洞察宏观。这十年的设计和艺术领域反映了全球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经历和成长的十年。
特别鸣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底部关于我们
寻觅遥远的相似性关于艺术,设计,音乐,时尚和非日常生活。
MEFine觅范是以微信、微博、Facebook、ins、抖音、小红书、头条、视频+网站综合性传播+公关策略媒体平台。
投稿邮箱:info@mefinemedia.com
商务合作:jasonbai@mefinemedia.com | +86 15810181029
About · 关于MEFine Contact · 联系我们
底部微信